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取得这些成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6日至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在甘肃省张掖市联合组织召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初步实现由分散、粗放、相对独立发展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成效显著。
据悉,“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基础业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技术装备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成效显著。
在助力农业丰产丰收方面,各地围绕重要农事季节和作物需水关键期,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在东北,得益于近年来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作,区域年均增雨(雪)量较之前增加27%,年均粮食产量提高232亿斤。在云南,气象部门长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大幅降低烤烟的冰雹受灾率,每年减少损失16亿元以上。新疆近年来强化人工防雹作业能力建设,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年均雹灾损失减少70%以上。
在服务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气象部门坚持内外携手合作,在应对干旱、异常高温、森林草原火险等自然灾害过程中,全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多次助力降下“及时雨”“救命水”。2018年,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扑救时,人工增雨作业对全线扑灭林火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下半年南方多地遭遇极端高温事件,4架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2架大型无人机千里驰援,助力降下“喜雨”。据统计,2022年6月至11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高温干旱地区人工增雨影响面积约252.9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约85.6亿吨。
在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已覆盖三江源、祁连山等近四分之三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丹江口水库等近一半的大中型水库。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呈逐渐增加趋势,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大约371平方公里,祁连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郭民)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智通财经APP讯,星网宇达(002829)(002829 SZ)发布公告,公司2022年年度
23-06-27
- 环球最新:华海药业: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的《药品注册证书》
- 何氏眼科:6月26日融资买入266.58万元,融资融券余额7783.89万元
- 盐酸贝那普利的作用与功效_盐酸贝那普利的作用 头条
- 天天精选!中央气象台:我国近海海域将有5-7级风
- 放弃挣扎?现代汽车将出售两家在华工厂
- 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13亿 独家
- 耀才证券金融(01428)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21亿港元 同比增加10.52% 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50港仙
- 乒坛大爆冷!3大世界冠军出局,单打8强诞生,多位国乒劲敌败北 实时焦点
- 【速看料】2023年北京高考696分以上考生共104人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一个“传统”企业的“高端化”之路|天天百事通